6月7日,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香港会议期间,张军秘书长主持召开题为“科技创新:发力可持续发展 加速2030议程”的分论坛。芬兰前总理、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大会荣誉主席阿霍,亚洲开发银行知识创新部门主任埃米尔,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,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汝恒,英国励讯集团公共事务总裁、爱思唯尔董事长池永硕,蛟龙号首位大洋深潜女科学家唐立梅等嘉宾出席。
张军表示,博鳌亚洲论坛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问题,一直以积极、建设性、务实姿态推动国际合作。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,应该也可以进一步发挥其潜力和作用。特别是亚洲国家在能效、清洁能源、电动汽车等领域亮眼的创新表现,为国际社会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注入信心与希望。
与会嘉宾围绕在世界大变局背景下,以及贸易战、关税战的猛烈冲击下,如何让科技创新更好地助力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。大家一致认为,应坚持正确方向,维护多边主义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,推动营造更好的国际科技合作环境,助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进程。阿霍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目标,应加强横向、跨领域科技合作,凝聚各国合力。同时,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国际贸易规则,提高政策可预测性,避免关税战等举措冲击可持续发展领域投资。池永硕赞同加强跨界合作,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10年来已广为接受,凝聚了充足的内生动力,各方应再接再厉推动落实,打破人为的产业、界别、地缘障碍。
嘉宾们表示,必须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置于国家政策更突出的位置,摒弃短视行为,加强政策指导与支持,确保形成正向激励作用。阿霍结合芬兰经验,强调应加强政策预期,为企业科技创新与转型预留充分时间。唐立梅表示,中国在绿氢、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具有技术创新优势,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重要贡献。
嘉宾们表示,必须以开放、务实、合作的精神,建立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伙伴网络,共享技术、知识和最佳实践。阿霍、埃米尔等均强调,应加强政府、私营部门、学术机构的创新合作,共同加大投入,明确奖励机制,鼓励社会各界更积极地参与可持续实践。
嘉宾们认为,应注重发挥新科技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推动作用,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、技术、能力建设等支持,帮助提升其在人工智能、互联网、清洁能源等领域发展,缩小发展鸿沟。宋永华、埃米尔、赵汝恒等分别介绍了在教育、发展融资、科技研发与应用等领域良好实践,强调应充分发挥学校、金融机构的桥梁作用,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初创企业的支持,注重采取务实行动,确保实际效果,加强发展中国家数字能力建设。
这场对话启示我们,科技创新是破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滞后困境的重要一环,但这也需要突破地缘与技术鸿沟。《博鳌亚洲论坛创新报告2024》强调,唯有以“技术普惠”、“全球协同”替代垄断与单边主义,才能让数字、智能、绿色技术成为加速 2030 议程的“杠杆解”。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,共同构建全球科技创新共同体。
转载:博鳌亚洲论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