构建公平、透明、包容、可持续的全球科技治理机制

6月7日,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香港会议举行题为“全球科技治理:向善、公平、开放、包容”的分论坛。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,泰国高等教育科研与创新部前部长阿内,西班牙数字及人工智能部前国务秘书、联合国前人工智能(AI)高级咨询联合主席阿蒂加斯,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驻华高级顾问海博,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岑浩璋,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、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曾毅,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凌寒等出席,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主持。

与会嘉宾就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,以及如何推动完善全球科技治理机制展开深入讨论。大家普遍认为,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,也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数字鸿沟、隐私保护、生命伦理等新型治理难题,亟需改革完善现行国际治理机制。图尔克、阿蒂加斯等表示,联合国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,是加强全球科技治理的最佳平台。同时,不能期待某个国际组织能解决所有问题,而应以联合国为核心,建立汇聚不同平台的合作网络。阿内等建议超越地缘障碍,优先加强相关区域合作。

嘉宾们认为,科技创新不应仅关注商业利益,更应注重伦理和道德基础,尊重文明多样性。阿内、曾毅、张凌寒等表示,应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道德审查,确保公平、透明,同时推进相关法律、规则建设,完善科技治理机制,弥补制度漏洞。

嘉宾们认为,应循序渐进推进相关合作,树立合理目标,并做好配套工作,凝聚国际合力。海博强调应加强科技治理主动性和预期,建立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,科学分析利弊所在,灵活响应。岑浩璋表示应尽早汇聚各利益相关方,共同参与科技治理进程。

嘉宾倡议,应注重新科技在教育领域应用,加强青年等群体培训,缩小不同国家、地区数字鸿沟;应完善激励机制,引导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于老龄化、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目标;应明确任务导向,尽快采取务实行动,避免空谈。

这场讨论传递出清晰的共识:全球科技治理已进入 “破旧立新” 的关键阶段,唯有以联合国为核心凝聚多边合作,以伦理为底线平衡创新与风险,以青年与教育为支点缩小数字鸿沟,才能将科技进步转化为全球共同发展的动力。

转载:博鳌亚洲论坛